发表于 2020-04-20 01:27:16, 作者 可爱的兔子, 浏览数 1189
朱哥早上好!
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[Smile]
1.20年后重庆传统意义上的主城内会不会大概率出现:零几年开始修建的第一代商品房被大面积拆迁,取而代之的是迭代高层商品房?(我认为因为届时70后由英雄妈妈们生的父母一辈会仙逝,但70后人口基数也不少,故而主城区恐怕还是不可能有空地去修大量的前庭后院的house.)
2.横向对比其它城市,以及目前一直蠢蠢欲动的房产商按耐不住的溢价欲望,你如何判断:问题一中提及的这些迭代房房价届时中位数涨到1000万一套,概率有多大?
3.“洋房”这个概念,在我心中指的就是上海民国时期那种。我觉得当代的洋房建筑外观从模仿老洋房的“弗拉明戈”开始,逐渐“变味”到现在的“带电梯,户型更好,绿化现代的,8层楼高的单位宿舍楼升级版”(身边很多朋友也有同感)。于是,我想从专业的角度听听您对此的看法。这样的设计变化开发商是出于什么考虑?(偷换概念?...)
4.我去过好些国家。通过疫情以及自己的成熟,我觉得中国很适合我。我爱中国。但有一个唯一的期望,也是我想请教朱哥的一个问题:您觉得何时我们寻常百姓能住上买得起的前庭后院的house,而不是目前密集的所谓别墅,联排(价格过高不说,私密性,间距,户型等我觉得不够科学合理)?
5. 我昨天看到唐宁one 怎么还在发家书?您不都已经住进去了吗?
6.我一个朋友买了鹅岭峯,他说业主在维权。我突然就想起您说过“维权很正常,就看哪个少一些,和总体情况孰优孰劣。”请问,探究造成市面上所有楼盘维权事件的原因,总体来说,是开发商的不诚信施工,宣传造成的还是业主期望过高,吹毛求疵的心态造成的呢?亦或两者各占一半?
问题较多,较杂,不过都是我关心的问题,诚意请教,盼复!
祝安?谢谢!
朱智勇 5年前
1、第一代商品房,不太可能大面积拆了重建,因为那个年代的项目、容积率普遍都不太低,开发商拆不起,不要说零几年的商品房,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,有的都很难拆。
2、二线城市房价中位数上千万,几乎不太可能,目前二线城市的住宅面积中位数,我估计大概就在建面100平米左右,房价中位数要到1000万、平均单价得到每平米10万。
3、目前流行的8层楼的板楼,虽然洋房味道没那么足,但在目前的改善型市场上,从用地效率、建设成本、修建过程中的品控难度、空间质量、可实现售价等角度综合考虑,是一个均好性很在线的产品种类,目前开发商大量做这种产品,有它的道理。
4、大花园、独门独院的大HOUSE,对于一二线城市居民来说,也不太现实,比如蓝城做的那种合院,院子还谈不上很大,容积率就只能做到0.3左右,也就是说一亩地大概只能建出200平米房子,而就算是在重庆这样一个地价水平不算太高的城市,新兴板块的地价,一亩也是大几百万了,大几百万的地价加上各种成本,建一套200平米的别墅出来,得要卖多少钱才能保本?所以开发商只能把别墅做密一点、楼层做高一点,否则账根本没法算。
5、唐宁one还没交房。
6、鹅岭峯维权,我不知道具体原因,早期CDL操盘的时候,鹅岭峯有一个最大的质量和维权隐患,就是一部分户型,靠山的墙体返潮、甚至局部有渗水,所以最近两次我去看鹅岭峯的时候,都专门把它的橱柜拉开看了一下,没发现有受潮的迹象,应该是万科接受以后,把墙体敲掉重新搞过一次,不过鹅岭峯被维权还是有可能的,毕竟一个房子很难方方面面都让客户满意。至于说市面上楼盘维权的原因,这个很难一概而论,有的确实是因为开发商乱整,做出来的房子象坨翔,客户该闹;有的其实没多大毛病,业主有点反应过度,但这是没办法的是,按照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,买卖双方在大体上做到充分互信、理性沟通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,难到几乎不太可能实现,所以维权注定是一种常态,在房价不怎么涨甚至跌一点的时候,很可能成为绝大多数楼盘的必修课。
回复
可爱的兔子 5年前
谢谢朱哥。来信收到
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