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 2017-08-09 06:53:03, 作者 朱智勇, 浏览数 2277
1
有两点说明。
第一,所有关于未来的描述,讲的都是一种概率,其中的种种判断不过都是某些可能性而已,但这些并不能百分百确定的东西,却有它的现实意义,因为我们关于未来的所有选择,都只能以概率为依据,所谓百分百,从来都不存在。
第二,虽然我会尽量把它讲得通俗,但对于从不关注财经内容的朋友,这篇推送的部分内容,看起来也许会稍显吃力。
2
首先想说的是,听起来一定会发生的,未必就会发生。
比如,有一种关于独生子女命运的说法,说了很多年,说他们会背上沉重的养老负担,因为两个年轻人,需要养4个老人加一个孩子,这是中国几千人文明史上,从未发生过的事。
结果是怎样?过去十多年,我们看到更多的,不是年轻人养老年人,而是老年人在养孩子,对成年的孩子进行二次哺育,他们出钱给孩子买房子,出钱帮儿子养儿子,以至于相亲的时候,貌似独生子女都会受欢迎一些,因为老人的房子和存款,今后可以完整的继承,不用分一些给别人。
3
这种现象的表面原因,是因为很多老年人退休工资在满足自己生活后还有剩余,所以愿意也有能力来帮助一下自己的子女,但如果再进一步问,问题就出来了。
老年人为什么会有剩余?他们大部分都不属于对社会有影响的人,只要有一口饭吃应该就不会报复社会,但在社保账户长远来看必然吃紧的背景下,为什么政府宁愿寅吃卯粮、也要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涨工资?千万不要说是因为尊老爱幼,用道德来看政治,看十次错九次,剩下那一次还是蒙对的。
4
我个人的看法是,让老年人来养年轻人,让父母帮子女买房子养孩子,很可能是计划好的一步棋,因为我们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、必须靠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来支撑,而年轻人又无法承担城市化进程所需要的种种成本:高速公路、高铁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建设用地征收……,这些天文数字的成本,都要反应到土地和房产价格上,靠年轻人的劳动收入来负担,无异于天方夜谭,如果强行提高工资,又会把绝大部分企业搞死。
这本来是一个死结,但通过利用中国人子女成年也不严格分家的传统、利用老年人低消费的习惯,通过把企业负担不了的成本转移给社保,居然天才的解决了。
5
在讲房子投资以前,说这么一段故事,是想说明两件事:
第一,很多听起来正确的事,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第二,只有对庄家有利的,才是会发生的。
在这两点认知的基础之上,我们再来谈房子。
6
首先讲这一波房价上涨的原因。
过去十多年,中国的房价,历来是波段式的上涨,每次上涨的原因相同也不同,相同的是,每次庄家碰到困难的时候,楼市的机会就来了,不同的是,每次庄家碰到的困难不一样。
过去两年,庄家碰到的问题除了增长乏力,还有汇率危机,增长乏力是阶段性的老问题,就像关节炎患者遇到阴雨天就会发作一样,关于它和楼市房价的关系,网上也已经有很多分析,所以这篇只说汇率这个新问题。
7
在我印象中,从美元号称要进入加息周期开始,汇率的压力就很大,如果大家看到人民币贬值了、都去换美元,即使每人只换一点,中国3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吃不消,当然,庄家可以出个行政命令,不允许私人换汇,但如果这样一来,大家更会疯狂的想办法换,因为更多人的潜意识是,只要庄家不准的,就一定有问题,一定有猫腻,你越不准我越要换。庄家一定不会忘记,在非典的时候,就是这一届群众,把超市里的盐都抢空了,如果没有美元储备加持,一带一路怎么搞?过剩产能怎么输出?人民币国际化如何真正上路?
所以,一定要有另外某种东西,来战胜换汇的诱惑力,这个东西,只能是房子了。你换美元一年才几个点?房价涨一波一年又是多少点?只要房价处于上升通道你还换屁个美元。只要房价能帮汇率稳两年,这道坎就算过去了,因为美联储加息不可能是无上限的,而只要把最难的时候熬过去了、我们手里也是有一点加息空间的。
这道坎一旦过去,庄家嘴里的说法就变成房子也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,手上的做法就从去库存,变成了调控。
8
在这个过程中,一个附带效应是,在海外投资方面搞得最热闹的企业,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到国外投资的企业,比如复星万达,都被搞得很狼狈。复星万达负债率高吗?肯定高,但2009年的时候,负债率比他们高得多的地产公司,多了去了,好多以作风稳健著称的房产公司,都出于破产的边缘,员工裁了一遍又一遍,那些历来都激进的企业更不用说了,但它们最后屁事没有。
你和庄家节奏同步的时候,负债率150%也不会跨,你和庄家不同步的时候,负债率75%也会跨。我给你,你才能拿,我不给你,你不能抢;如果你觉得翅膀硬了,想飞了,宣布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,那你就真回不来了。所以就在两天前,王健林说,要响应党的号召,把更多的投资放在国内——这就对了。
9
这是我第二个故事,想说明的内容,和第一个故事一样。
10
第三件事,是关于我们手里的房子。
很多人想多买几套房子,多少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:今后我儿子靠收房租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。
我认为这太乐观了,因为不符合庄家利益。
庄家不会允许一代人中的很大部分,都可以靠收房租生活,大家都躺在家里吹空调,谁来劳动谁来缴税,谁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?
事实上无论是对于孩子来说,又或是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,这也不是好事,宽松的生存环境会降低危机意识和竞争力,比如欧洲的高福利。有人说,如果大家不为衣食发愁,就会去搞艺术创造专研高科技,这句话有道理,但不适合多数人,因为它不符合人性,我们经常都说,如果有足够的时间,我们一定会去健身会去看书会去充电,但事实是我们有足够时间的时候,通常都是在追剧打游戏啃小龙虾,那么,凭什么要求我们的孩子,衣食无忧之后不是去喝酒泡妞,而是埋头钻研科技?庄家了解人是什么德性,它们不会犯幼稚病,西方的政治家应该也懂,但是他们需要选票,所以只好一通瞎JB扯。
11
但人们手里的房子越来越多,他们收房租天经地义,那么,能不能避免多数人成为食利阶层?我相信庄家可以做到,就像过去20年在年轻人普遍收入不高的前提下、让大量年轻人进城安家一样。
工具很可能包括两个。
12
第一个工具,是房产税。
房产税迟早会成为一个普征的税种,唯一不确定的是它开始普征的时间,但大概在该进城的差不多进城以后、各大城市群基本成型以后、土地市场需求变小以后,大约就该开始了。
有人说房产税征收难度太大、以至于不可能普征的,事实上难度一点都不大。首先,我小范围的征、对多套房征,以调控房价的名义,至少在网上、在形式上获得大部分舆论支持,不是什么难事——穷人最喜欢看打土豪;然后,我开始普征,第一批被收税的那些,又会在舆论上反过来看穷人的笑话。一个小小的顺序技巧,应该就可以把舆论问题解决掉。
还有人说不缴,你不缴试试,如果你不缴房产税,拉进征信黑名单,不能坐飞机、不能贷款、不能出国,你缴还是不缴?按0.5%的税率算,你一个年收入十万块的,在北京送你一套两千万的房子,你都住不起,这顺带还可以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。
当然还会有人说,我会把房产税加到房租里,好,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工具了。
13
第二个工具,就是庄家动员资本直接介入租赁市场,和个人房东抢市场。
最近出台的政策里,租赁房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要求央企参与租赁房建设,各个城市要求开发商只能租不能卖的地块越来越多,要求银行对租赁房建设提供资金,要求地方政府对租赁房企业减税,以及前段时间热炒的租售同权。这很可能不是尽头,如果有必要,地方政府甚至可以通过旗下公司直接进入租赁房开发,这才是高潮。
我们模拟一种情况,地方政府出地,开发商出钱,4000块就把房子建出来了,即使是一线城市和发达二线城市,一套房子所需要的刚性成本也很低,并且这些房子没有房产税,在租赁市场上成本优势非常突出。除了房租以外,还有商铺、车位、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的租赁收益,这些收益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分成,资产质量很好,既然资产质量好,就可以带租约和附加条件,整体卖给基金、险资、甚至社保基金等大额资本,也可以用来贷款或发债。
开发商的投资,不只是通过卖房子才能变现,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,也不只是通过卖地才能变现。
如果我说的,万一成为现实,散户手里的房子,有什么资本加租金?
14
我们算一个账,假设未来有10亿人有城镇房产,人均房产面积40平米、每平米房产价值8000元,那么房产总价值就是320万亿,按0.5%的房产税率普征,政府一年收入1.6万亿、人均年负担不过2000块而已。
2016年,土地出让收入是3.7万亿,和1.6万亿之间,差距还是比较大的,但是通过租赁房租金收益补一补,资产价值补一补,大概就差不多了,并且即使是50年以后,房地产市场开发量已经很小了,每年卖地多少也还是有点收入的,几者一加,很可能比今天还过得滋润,更何况20年后,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已经象不需要今天这么大了。
并且这种组合创收的方式,更稳定,更长远,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。卖地是有尽头的,但是收税和收租没有。
政府收入没变,税收没变,每年开发建设量该是多少还是多少、钢筋水泥该用多少还用多少,相关就业该是多少还是多少,只要花几年时间把房地产公司负债率降下来,市场随便怎么变,都动不了庄家几根毫毛,有个说法我们很熟悉,说是房地产绑架了全中国,一个枪杆子里打出来的政权还能被几块砖头绑架了?反正我是不信。
15
以上是我讲的第三个问题,关于房产的长远价值。
结论是两点:
第一,房价依然可能很高,但你赚钱的机会已经不属于你了。
第二,我不认为囤个十套房子,我儿子这辈子注定就是人生赢家了。
16
第四个问题,关于当下。
最近,北京上海价稳量跌,但环京板块、上海旁边的嘉兴等等,很多投资群众已经在开始裸泳,跌幅在两成以上的板块不少;合肥等一年前很热的二线城市,现在也已经冷了。
但目前还有两种城市楼市很热:一是类似成都,政府限价逼得开发商低价卖,于是买房子就需要开后门;二是类似杭州,城市基本面好、房屋供应量又极低。不过在大气候之下,这两类城市继续热下去的概率,很可能也不大。
17
相对来说,重庆是一个特殊的存在,在全国城市里比,它的两面性可能是最突出的:
政府在限价,但又限得不太低,不至于象成都一样、让人觉得买到就是占便宜。
供应量很大,但库存又很低。
成交量很高,但房价又不高。
它限贷,但又不限购。
在整个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里,它是最暧昧的一个、最模棱两可的一个,也是短期预测难度最大的一个,短期存在各种可能性。
18
在各种可能性里,我认为出现概率最大的一种是:
○这一波上涨里,普涨很可能结束了,品质低的、楼龄长的,很可能止涨。
○虽然年底的市场均价,还是可能比现在略高,但原因很可能是一手市场上改善型房源比例高了,楼盘品质变高了,这种上涨是品质拉动,而不是市场整体上行。
○这一波品质拉动,在今年底到明年初,由于改善型房源供应量大增和竞争加剧,以及整个行业大气候,也很可能结束。
对于投资来说,加上利息成本、税费,被套几年的概率正在变得越来越高,可以想象的收益空间却越来越小,这就是我现在不愿意投资房子的原因,虽然我不能肯定的说,它已经涨不动了。
所以,后台很多人让我推荐适合投资的房子,我从没推荐,我自己都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情,怎样给别人推荐?
19
最后一个问题,关于机遇。
长远来看,未来好房子依然会值钱,因为我们每年都在生产大批富豪,对于他们来说,贵的就是对的。
如果只是平时用用,一辆宾利能比一辆奔驰S强多少?但宾利却比S贵得多,这背后的道理,也许就是未来关于投资房子的机遇。
20年后北京上海的豪宅,很可能和伦敦纽约的豪宅,处于一个价格水平线,因为20年后中国的有钱人,有可能比英国美国加起来都多。
20
在调控的时候,我们应该看到的,是下一波去库存和救市迟早会来。秋天来了就是冬天,冬天一过又是春天,春天会带来火热的夏天,但夏天又会把位置让给秋天。
所以,在下一波救市政策出台半年以后,也许我们可以再来讨论投资的事。
21
最后说结论。
在我个人看来,现在的楼市,只适合刚需、广义的刚需,那些没有房子的,买得起但现在房子不够用的,这两种需求,可以买,即使亏点也有限,即使亏点好歹自己也享受了更好的居住条件。
至于要投资的,也可以,也有可能赚钱,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,林志玲理论上也有可能约我吃饭。
我不敢说今天投资房子一定没搞头,反正我不投。
毕竟作为一个天天在家里给儿子换尿不湿的人,我胆子比较小。
jecas2017 7年前
每年都有四季,能否紧跟庄家的步伐最重要
作为后知后觉的80后,每次都棋差一步
回复
清秋冷 7年前
原创的时间是八月啊,时间差是否可能影响读者判断购买时机?
回复
匆匆 7年前
又来看了一次
专门注册账号回复用
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