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 2021-12-05 11:57:50, 作者 不疯不成魔, 浏览数 644
1,
最近一直在带“南山郡”这个项目,负责我们这边的带看,也算是目前市场状态下,我们公司一手房带看最多的一个楼盘了。来来往往一周接了大约有个10来组客户,通过跟每一组客户的交流,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新的感悟。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,听过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我想复制一下,看过如此多楼盘,估计依然会选不好楼盘。
2,
为什么会这么说呢?因为绝大多数人,包括我自己,都存在一个惯性的力量。这种惯性会有两面性,有时候是鼓励我们,有时候也阻碍我们。
就拿南山郡这一个项目来说,小学旁边也有个珊瑚实验小学分部,基本就招收邮电大学的教师子女跟南山郡业主的娃娃,从这方面来说,生源并不差,并不复杂,也就意味着小学并不那么差;(中学的话,因为现在这个小学是二年级,所以广益中学跟二外是二选一的状态,还不能保证)
商业的话,抛开有底商不说,明年也有一个几万方的社区商业,完全能满足大家的要求,生活配套也有了保障;
交通的话,门口坐一个站(329路,基本不堵车)就到四公里地铁轻轨站(环线与3号线),还有一路公交车(346路)到龙门浩,小什字,临江门等位置。一般来说在南山住的人家自己也有车,能满足日常所需,从向黄隧道一下去,15分钟内就能到南坪万达,20分钟能到万象城。想一想,在北区这边,随便动一下车就过去15-20分钟了,因为太拥堵了。
环境来说,那就太能打了。门口就有一片樱花林公园,绝对是以后的网红打卡地;对面的壹华里夜景公园,开车5分钟也能就到;旁边的湿地公园,里面不仅有垂钓的地方,还有网球场,篮球场及羽毛球场;还有相邻小区含有的运动公园与亲子公园也能满足各方业主的需求。更何况,南山上面本来就是一个网红打卡之地,所以也不用愁周围的环境是否不好。小区内的环境,跟其他小区环境一比,也能打。
邻居的话,大家都是买的叠拼与合院,对着生活也有自己的向往与追求。每天起床,环视四周,满眼都是郁郁葱葱,心情也会随之好了不少,邻里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,估计还会和睦不少。
物业也是第一太平戴维斯,我对这个物业挺有好感的,因为我自己住的小区也是这个物业。平时过节也会送粽子,月饼,家庭医用盒,路上遇到保洁阿姨,保安帅哥,也会相互打招呼,小区也有维修水电工等,一小时30元也蛮合理的,没有上门费。基本一些小问题都能处理,不用头疼。
开发商也是国企,从12年开始拿地到现在10年了,一期一期地挨个呈现。我也转了转几个小区,修得都挺好的,第二期的价格也已经翻倍了。
3,
从学区,商业,交通,周边环境及小区环境,邻居,物业跟开发商,都能证明这个小区是不错的选择。价格也没有太高,因为从12年拿的地,不说其他位置不好的合院,位置好的大合院端户价格也只有360多万(折后价),小合院就300多一点;叠拼上叠,目前位置最好的也就245万左右,之后的话。在北区来说,同品质的小区,套内至少在2.3左右,也就是套内100的三房价格,能在那边买一套位置不错(小区里面的核心位置)的上叠端户。
4,
既然有如此好的一些硬性条件,为什么不会出现哄抢的局面呢。
除去现在市场环境冷淡(只能算是成交冷淡,看房的人还是挺多的),我与客户聊天过程中,发现惯性还是最强大的一种东西。
惯性思维表现有几个方面。
一是投资属性大于居住属性。因为这几十年来的惯性,以及最近第二次土拍的惯性,认为北区还是最好的选择。有客户说到“如果这个盘在北区就好了”(但他们也知道在北区,这个价格是买不到北区同类型房屋的)。即使是同样的价格,南区的房子买来居住更为舒适,但选择了北边(若工作影响都不大的情况下)。因为这个惯性一下子没法转变,在南区购买房屋的时候,总会犹犹豫豫,除非是工作生活在南区很多年的人。
二是周边的人都会一直买北,自己也会倾向于跟着去买北。这就有点呼应之前所说的,听过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理智上已经认为某些南区的楼盘居住属性会更好,但情绪上接受不了。简单来说,就是因为情绪的整个驱动模块比认知的驱动模块要快很多,惯性使之。
5,
人云亦云,吃不了糖果,只会在别人的剧本中,做着别人期待的事。